2024年度党课讲稿:红旗渠精神是我们“传家宝”

|   

同志们:

20世纪60年代,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极端困难条件,以大无畏的气概引漳入林,历时近10年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,彻底解决了严重缺水的历史难题。红旗渠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,而且留下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。2022年10月28日,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强调:'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,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,永远震撼人心。“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,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久弥新、永不过时。

一、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

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三年暂时经济困难时期,中国人民面对着极为严峻的考验,展开了一场同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的斗争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中国人民抒写了无数重整河山的壮举。其中,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、重新安排山河的壮举是杰出代表。正如总书记所指出:'红旗渠就是纪念碑,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、不服输、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。“红旗渠精神也成为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。

新中国百废待兴,首要任务是迅速发展生产、恢复国民经济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,也是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。林县(现林州市)是豫北山区小县,历史上'十年九旱、水贵如油“,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十分落后。按照党中央关于兴修水利和加快山区建设的部署要求,林县县委立足当地严重缺水这一实际,带领广大人民群众'向大自然进军“,短短数年时间就有效解决了山区水土流失难题,还兴修了英雄渠、弓上水库、南谷洞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利设施,大大改善了当地农业...

全文已隐藏
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
《2024年度党课讲稿:红旗渠精神是我们“传家宝”.doc》

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,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。

文档下载
VIP免费下载文档